2025年上半年,中國光伏行業迎來多項關鍵政策調整,包括《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》和《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》(136號文),明確“新老劃斷”時間節點(如4月30日、5月31日)。政策要求增量項目需通過電力市場交易消納,并限制全額上網模式,引發分布式光伏項目“搶裝潮”。
受此影響,組件需求激增,產業鏈供需趨緊。3-4月組件排產環比增長24%,頭部企業訂單接單率顯著回升,部分廠商多次提價,N型組件價格已達0.73-0.86元/W,市場預計短期內或突破0.9元/W。與此同時,電池片、硅料等上游材料因減產和檢修導致供應緊張,進一步推高成本。
江蘇省4月8日發布《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全面放開工商業分布式光伏上網比例,簡化備案流程,并明確儲能配套要求。政策預計推動2025年江蘇新增分布式裝機突破1500萬千瓦,工商業項目占比超70%。同時,高滲透率區域需配建儲能以緩解電網壓力,綠電交易與碳市場聯動為儲能經濟性提供新路徑。
晶硅電池效率再創新高:一道新能將TOPCon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27%,組件功率突破670W,解決紫外衰減爭議;隆基Hi-MO 9 BC二代組件實現量產,技術路線競爭加劇。
BC技術與鈣鈦礦受關注:全球BC電池產業發展論壇召開,愛旭等企業推動雙面鍍膜技術應用;日本NEDO啟動鈣鈦礦及疊層電池戰略,技術替代潛力凸顯。
美國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34%關稅,指責“低價傾銷”,加劇全球貿易緊張。歐洲逆變器巨頭SMA銷售額驟降,虧損擴大,行業整合加速。國內跨界企業如棒杰股份因激進擴張陷入困境,2024年預虧擴大至7.5億元,光伏業務停產并面臨債務危機,折射行業高景氣預期與現實的落差。
光伏企業普遍面臨周期底部壓力,2024年隆基、通威等龍頭企業預虧超50億元,行業負債率中位數達60%,貨幣資金儲備同比下降。金融機構貸款趨謹慎,企業呼吁政策支持以緩解資金鏈風險,部分企業通過下修可轉債價格尋求轉股緩解債務。
晶科科技2024年營收創上市新高,綠電交易量增長超3倍,自持電站規模達6448MW,儲能項目加速布局。然而,毛利率波動導致凈利潤下滑,顯示行業盈利模式仍待優化。
結語
2025年的光伏行業在政策、技術、市場的多重驅動下呈現復雜圖景:短期搶裝潮與長期市場化轉型并存,技術革新與貿易壁壘交織,龍頭企業與跨界玩家命運分化。未來,行業需在產能出清、金融支持和技術突破中尋找平衡,以應對“雙碳”目標下的機遇與挑戰。
(綜合自搜狐、新能源網、東方財富網等公開信息)
咨詢熱線
025-56607199客服電話
微信掃一掃